第21周、通巔之路豈會平(田地)

2018-05-22 作者: 深海碧璽
第21周、通巔之路豈會平(田地)

誰要是害怕崎嶇的山路,誰就隻好永遠留在山腳下;通向山巔的路,沒有一條筆直的。

懷著幾分忐忑,揣著幾分失落,帶著幾分期待,我們送走了2009年,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10年。回首過去的2009年,我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既有時光飛逝的傷感流戀,也有時不我待的擔憂不安。

又是一年過去了,我們從高二走進了高三,我們從十七歲走進了十八歲,從幼稚的少年走進了成熟的青年行列。曾經的年少無知,曾經的肆意輕狂,都沒有在歲月中留下痕跡。歲月而如同流水一般輕輕逝去了,少年的往事就像是水麵上偶爾翻騰的一個個旋渦。

如今,我們走進了嶄新的2010年,走進了我們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年。因為,今年我們高考了。高考,對於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也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時刻,更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刻。

古語常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如今早已經不同於往時了,我們何止是十年寒窗,幾乎人生的三分之一都在寒窗苦讀之中度過了。而且,現在也不是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時代了。大學生如同過江之鯽,早已經普及到了整個社會。

我們考取大學後也不可能如同古人那樣直接走馬上任進入官場職場,而是還得再寒窗再苦讀,然後才能找到一個養家糊口的工作。這就是現狀,也是我們參加高考的直接目的。但是,高考仍然讓我們向往,大學生活更是讓我們無比憧憬,因為那是我們人生的必經之路。

早就聽許多人說過,大學是最能改變一個人的地方,大學的生活經曆是一個人的人生當中記憶最為深刻的一段。也有人說,沒有經曆過大學生活,是一個人的人生當中永遠的遺憾。因為大學是一個象征,是一個精神的家園。所以,我們的同學們全部都在刻苦努力著,向著大家理想中的大學奔去,向著自己夢想中的生活跑著。

“2010,我們來了。”對著星期一早上的寒風,我們全寢室的同學集體在窗前大聲地喊著,宣告著我們青春的腳步已經踏上了新的征程。

北風呼呼地響著,從我們的窗外經過,發出爽朗的笑聲,似乎在應和著我們,又似乎在招呼著我們。上個周就有天氣預報說寒潮來了,而且今年還有下雪的可能呢。這不,才過二天,氣溫下降了十多度了,大家都穿上了防寒服,有的甚至穿上了羽絨服。

“哎,這樣冷的天氣,這個歸宿假可不能出去玩了。”

“也不一定,不是說要下雪嗎?要是下雪了就可以去爬山了。”

“對呀,咱們這裡還從來沒有下過雪呢,真想看看下雪是什麼樣子的?”

“誰叫咱們這是南方呢,不過希望今年能夠下雪,咱們可以一起玩雪去。”

走在通向教室的路上,聽到旁邊兩個低年級的同學一邊慢慢地走著一邊交談著,我不由心裡一動。是呀,我也是從來沒有看過真正的下雪呢,真希望今年能夠下雪,也讓我們感受感受下雪的情景,體會一下北方人的生活。

也許是心想事成,也許是天公作美吧,到了傍晚的時候,天空中竟然真的飄起了點點雪花,如同柳絮仿佛白鹽一般灑落下來。不過,這些雪花與書中描繪的形狀可是一點也不相同,也許是下得太小了吧。於是,我們又盼望著雪能夠下得更大一些。

晚上的時候,大家都興奮得無法入睡,聽到窗外那簌簌的聲音,我們輕輕地背誦著***的《沁園春·雪》,想象著明天早上一起床,就可以看到一遍銀色的世界。

北國風光

千裡冰封

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

唯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然後,我們沉沉地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我們的校園內外堆滿了厚厚地積雪,將地麵掩蓋了起來,將樹枝壓彎了腰。

全校的同學們都儘情地在雪地裡跑呀,跳呀,追呀,笑呀,有的還打起了雪仗,也有的堆起了雪人。

然而,等到我們滿懷希望早早地爬起床時,迎接我們的卻是刺骨的寒風,還有風中夾著的雨雪。

“唉,這雪怎麼就不能下大點呢?”

“是呀,這下沒得玩了。”

聽著同學們失落的聲音,看著大家鬱悶的臉,我的心中也是滿腹的失望,卻又想起了昨夜的夢境。

“聽說道陵溝和五仙山上已經堆了厚厚的積雪,滿山遍野一遍銀裝素裹,漂亮極了。”

到了下午,突然一個消息傳到了學校裡麵,讓大家的精神大為振奮,如同天上掉下了林妹妹一樣。而且,更讓我們高興的是,星期二天氣仍然寒冷,呼嘯的北風中依然夾帶著雪花顆粒,到了晚上似乎更大了一些。

星期三上午第一節課後,學校突然宣布放歸宿假,讓同學們回家去避避寒,或者是去看看雪景。我們早就興奮壞了,十多個同學相約馬上動身去道陵溝和五仙山看雪景,而其他有著相同想法的同學則更多。

由於下雪,往常半個小時的路程今天我們走了近一個小時,才登上了五仙山的山頂上,極目望去眼前白茫茫一遍,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五仙山和道陵溝是我們玉龍湖區除玉龍湖外又一個著名的旅遊名勝地,遠近聞名於川南和重慶地區。因為,道陵溝和五仙山位於我們瀘州與重慶市交界之處,山頂上一半是我們玉龍區的林場,另一半卻是重慶市榮昌縣的著名種茶園。

五仙山是由周圍五座突出的山峰組成中,中間圍著一個巨大的湖泊——天仙湖,方圓有數裡大小,形似一個聚寶盆。夏天的時候,五仙山上林木蒼翠,花香襲人,鳥鳴山幽,是周圍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吸引著來自各地的無數遊人。那時的天仙湖裡綠波蕩漾,水霧繚繞,遠遠地站在山頂上望去,如同一麵巨大的明鏡,被仙女隨手丟在了群山之中。

故老相傳,五仙山是由五位仙女化身而成的神山。當初在天仙湖是一個惡湖,不僅湖水渾濁,而且湖中還住著一頭惡龍。它為害千裡,讓周圍的老百姓民不聊生,於是紛紛向上蒼祈求,希望能夠有能人出現,為大家斬妖除魔。但是,人們沒有等來勇士,卻等來了五位美貌的天仙,她們雖然看似柔弱,卻個個有著滿腔正義。

於是,五位天仙與惡龍劇鬥了一場,最後得以將惡龍斬成五塊。為了防止惡龍複活,她們將惡龍的身體分埋五,然後化成了山峰永遠地鎮壓著惡龍。不久,人們發現五位天仙化成的山峰中間的惡湖變得清澈無比了,再也不複當初的渾濁和惡臭。而且,在月光朦朧的晚上,人們還能聽到湖中傳來一陣陣飄渺的歌聲,還有女子戲水笑鬨的聲音,便說那是五位天仙顯靈了。

從此,人們便將五座神山稱為五仙山,將五仙山群山環抱中的這個湖稱為天仙湖,讓子孫後代永遠記著五位天仙為民除害的事跡。而且,在五仙山下麵,還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小廟——天仙廟,裡麵就是祭祀五位天仙的。而她們的雕塑現在已經模糊不清了,隻是還能看出那曼妙的姿態。

與五仙山相鄰有一條自上而下綿延數裡的峽穀,當地的人們習慣稱之為道陵溝,而在古老的傳說中,這條溝就是當初五位天仙鬥惡龍時被惡龍的尾巴劈開的。道陵溝位於五仙山中最高的一座山峰的背麵,是從頂部呈直線的形式直接劃下來的,直到山下的小河邊上。

而且,道陵溝得名的緣由眾說紛紜,其中最有傳奇色彩的說法是,許久之前,曾經有一名道人在這裡住過,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就是龍虎山天師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因而命名此溝為道陵溝。至於張道陵仙長為何會來到這裡居住,沒有人能夠說出原因,也許這種說法隻是人們附會的吧。

如今,在道陵溝的半山腰上,建起了一道高高的大壩,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湖,附近一個小鎮上的人們的生活用水全部都是出於此處。而且,在道陵溝附近的山中,人們還發現了多處地方冒出了大量的清泉,泉水甘甜清冽,還帶有淡淡的香味,非常奇特。現在,沿著道陵溝的旁邊,已經建起了兩個大型的礦泉水廠,就是利用山中的這些泉水來生產的高質量純淨水。

道陵溝和五仙山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還不僅僅因為它的風景秀美,而且因為這裡是朱德老總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據縣誌記載,當年朱老總參加護國運動的時候,就曾經與盤踞川南的軍閥發生過激烈的戰鬥。而有一段時間,他們就來到了五仙山和道陵溝,在這裡休整部隊,幫助這裡的百姓反抗土豪劣紳的剝削,與地主武裝勢力戰鬥過。

而天仙湖周圍,據說就是當年朱老總的部隊駐紮的地方,這裡地勢平坦,用水方便,出入交通便利,而且易守難攻。沒過多久,朱老總就率領部下攻打了附近最大的地主武裝——馬家莊,然後將搜索出來的大量存糧全部分發給了方圓數裡內的老百姓,自己卻一點也沒有取。後來,朱老總在周圍還召集了一批部下,休整完畢後,帶著精銳的士兵踏上了新的征程,投入到了蔡鍔將軍的麾下,展開了他轟轟烈烈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道陵溝的山頂非常高,而在山峰的一麵,竟然完全是陡峭的壁立的山崖,這個地方人們叫它鷹嘴崖。我至今還記得,夏天的時候我們到山頂上玩,突然聽到幾聲粗重的叫聲,然後發現一些體形巨大的鳥兒從山崖下麵衝上天空,在數千米高的空中盤旋著。

人們告訴我們,那就是住在鷹嘴崖上的老鷹。望著那些老鷹在天空中盤旋的身影,仿佛王者在巡察著自己的領地一般高傲,不時發出長長的厲嘯。我們久久無語,但是胸中卻激蕩著難以言說的豪氣。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像雄鷹一般展翅翱翔於四方呢?

而今天,當我們冒著風雪再次登臨鷹嘴崖時,已經不見了那些老鷹的身影,但是我相信,明年的夏天它們還會出現在高高的藍天上。在道陵溝的山頂上,才能感覺到風大雪猛是什麼意思,讓我們不得不一次次將衣服裹得緊緊的。

今天的五仙山,每座山峰都被積雪裹得嚴嚴的,仿佛身著白色的裙裝。然而,我們卻發現五座山峰當真是婀娜多姿形似翩翩起舞的仙女,在潔白的舞池中顯得格外神聖莊嚴。

天仙湖上應該也結上了厚厚的冰,我們在道陵溝山頂上望去時,感覺它就是一個巨大的舞池,周圍就是舞蹈著的一群天仙。回過頭來,道陵溝兩旁的蒼鬆翠柏全都掩蓋在了茫茫的積雪之中,而道陵溝整個峽穀卻在此時顯露了出來,特彆幽暗深邃。

“你們看,道陵溝像不像一條龍的樣子。”王宏突然叫了起來。

“沒錯,龍頭直奔馬溪河而去,龍尾則延伸到了山頂來,公路旁邊的那些池塘,應該就是龍爪吧。”

大家一邊指點著,一邊笑著說著,而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現了一條巨大的龍,似乎就要從地麵上一飛衝天而去呢。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不約而同的,我們齊聲朗誦起了《沁園春·雪》的下闕,仿佛我們就是當年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熱血青年,正麵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揮斥方遒呢。我相信,充滿熱血與豪情的我們,正在大步走向蒼茫大地,正在漸漸地成長為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