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可愛

1天前 作者: 癡人陳
第822章 可愛

當朝凶暴者非是他人,正是董卓的親侄子,董璜。

董璜年紀不大,隻有二十二,卻完完全全是董卓的翻版,隻是他沒翻到董卓的狡,卻隻有一個“桀”字。

其人少年時就喜歡用彈弓打人取樂,未及冠就已到了在道邊殺行人取樂的程度了。

當時董卓知道後,就想殺掉這個侄子。

他自己本人雖然酷烈,但看到董璜這種動不動就殺人的,也會發怒。

但後麵就是董卓的母親勸住了董卓,說董璜雖然性情暴躁,但大了後一定會是一員驍將,能幫助到董卓。

董卓被說動了,又想到畢竟是兄長唯一的兒子,於是就作罷了。

而之後,等董璜入軍中,果然成了一名驍將,其人武藝超凡勇猛過人,董卓甚愛之。

後麵隨之入宮,雖然屢教不改,常掠人殘殺,但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之後,董璜還被董卓任命為典禁中的中軍校尉,執掌宮禁。

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此人酷暴之名馳於內外,所以朝臣就是覲見劉協的次數都少了不少,深怕莫名其妙就被此董家凶犬掠去暴打。

而董璜果不負其威名,竟然真的敢當朝暴起,打撻朝廷元老。

但他打的趙溫也是德高望重,也有一批門生在朝,此刻見老師被打,即便忌憚董璜凶名,他們還是衝了上來,護住趙溫。

不這樣做不行啊,他們作為趙溫的門生如果不做點什麼,那下了朝就是他們身敗名裂的時候。

這些人都是世家子弟,死可以,名是萬萬不能損的。

但董璜是什麼反應?他沒想過給這些人一個台階,順勢將這事揭過,反而更覺得這些人是死了心了要和他們董家乾。

可憐他叔父為大漢鞠躬儘瘁,現在地都下不了,臨死前就想封個王也要被這些顢頇公卿給阻擋。

董璜又想到一些賓客、舊部日常發的牢騷,說什麼這大漢不是董家扶保下來的嘛?那些公卿除了有點名氣,還有什麼?不如殺了。

想到這裡,董璜凶氣越發炙熱,他將目光看向了殿外站著的一名執金吾的武士,就想走過去奪來金吾大棒,非將這些人腦殼全開了不可。

但董璜的凶氣卻落在一人眼裡,知道自己再不出列製止,可能這前殿真的就要爆發一場血殺了。

“好了,金殿重地,陛下麵前,不是你們能放肆的。還不都退下!”

此人一出口,正要出去搶金吾大棒的董璜停住了,他看了看這人,然後又看向後麵的李儒,見他搖頭,終究是唾了一口氣然後憤憤回去了。

而那些趙溫的門生見這凶虎真的被勸走,一點不敢耽誤,忙抬著趙溫回到了隊伍。

其實趙溫被傷得不重,董璜再凶,當時也隻是教訓趙溫的意思,並沒有想要他的命。

但當朝被打,他這老臉實在難看,所以眼睛從頭到尾都閉著,全當眼不見心不煩。

嗬斥董璜的,正是他的另外一個叔父,董旻。

在董卓身體有恙後,董家明麵上的話事人就是董旻。

其人作為董卓的親弟弟,本就是董氏壯年中輩分最高者,再加上他與小皇帝的關係和睦,一直是小皇帝與董家之間的橋梁,所以深得內外之心。

而董璜即便也有自己的心思,但還是不敢當眾忤逆了董旻。

這邊,嗬斥完了侄子,看著上頭小皇帝期冀的眼神,董旻內心也是左右為難。

小皇帝知不知道兄長要請封秦王的真實含義呢?以他對小皇帝能力的了解,怕是知道的。

兄長是要死了,這一點常見董卓的董旻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明白兄長的意思,其實就是給自己還有侄子們一個保障。

兄長以前是有兩個兒子的,但他們一個死在黨錮之亂中,一個隨兄長死在了軍中。

後來入朝做太師後,生活穩定了,又生了幾個,但現在都年齡太小了。

董卓雖然是要死了的人,但腦子一點不昏聵,他知道在這樣的局麵下,他的權力和地位隻能傳給弟弟董旻。

無他,就是因為董旻是董家年紀最大,威望最高的。有他在,董家還能壓住那些涼州悍將,要是強行捧自己幾個齒齡的兒子上位,那是害他們。

所以,董卓對董旻幾乎是無話不說,這一次謀劃封王的心思也和這個弟弟講了。

的確,董卓確實是沒有篡漢的心思,因為他看見了當年王莽的結果。

王莽當年都是身死族滅,他不覺得自己篡漢自立後能有好結果。

但董卓同樣有自己的危機感,那就是作為大漢的外戚,能有幾家善終的?可能也就是陰家有個好結果,就是馬家不也是有一番折騰嗎?

都覺得是他董卓要讓劉備出京鎮西,但不還是小皇帝自己扛不住壓力,要拋棄劉備的嘛?

可憐這劉備的確是忠心,他一個前漢中山王之後,血脈不知道比當朝的這些宗親要疏遠了多少,卻要把命送了。

所以董卓知道,一旦自己死了,那董家經營起來的勢力就會樹倒猢猻散,而以劉協的為人,到時候他們董家還能好?

還是那句話,他董卓好不容易有了後,不想百年之後,做了沒人供奉的孤魂野鬼。

所以董卓必須在自己死之前,就將這些隱患給清除掉,不然以他弟弟綿軟的性子,肯定是要在小皇帝手上吃虧的。

那該用什麼辦法呢?

外戚的權力是不穩定的,說到底他還是依附於皇權。一旦董太後不在了,他董家還算哪門子外戚?

而篡漢他董卓又不願意,無論是理性還是感性都不太能接受。

所以想來想去,唯有請封秦王這一條。

雖然這王位還是天子封的,但在這封國中,他們董家才是權力中心,他們董家統治大雍州之地,那就是名正言順。

反倒是天子會成為虛君了。

董卓想來想去,就覺得隻有這一條可以在董家和漢家之間找一個平衡,也讓他董卓全忠孝的兩難。

如此,他就將這些想法全部告訴了弟弟董旻,而董旻雖然覺得對不住天子,但到底還是傾向於兄長的。

畢竟兄長說了,他百年之後,這秦王之位雖然會被他的兒子繼承,但他生前的一切權柄都還是會留給他的。

也就是說,董旻將代替董卓,權傾朝野。其實這樣的安排也是有董卓的私心的。

那就是董卓隻是想讓董旻做個過渡人物,充其量就是周公,而不是說要把繼承轉移到他弟弟這一係。

兒子即便年齡再小,那也是自己的兒子。

日後他董卓死了,兒子終究是要祭祀自己的。自己作為秦王係之祖,神鬼牌終究是放在最上頭的。

而如果是他弟弟承襲了秦王,那弟弟和自己就算是再親,也不會將董卓的神鬼牌放在秦王宗廟裡的。

反而是他什麼都沒有做的父親,會被他弟弟請入宗廟中祭祀。

到時候忙活一切的董卓,那就是真的白忙活了。

這些心思都非常細膩,但所思所想卻都是一個將死之人最看重的事情。

所以在公開舉弟弟董旻作為話事人之前,他讓自己年幼的“長子”坐在自己的床榻邊,然後讓弟弟給兒子磕頭,以定下上下之分。

董旻是個重感情的人,他對於權力並沒有兄長那樣著迷,就如同他信任兄長請封秦王的決策是對的一樣,他也認為兄長這一安排也是最好的。

如今天下形勢危急,泰山軍已經在北、東兩麵包圍了關西,如果董家在這個時候還要內亂,那怕是要大禍臨頭了。

但理性的算計到底還是理性的,而董旻從來不是一個堅強的人。

此刻,他感受著小皇帝的期許,董旻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再一次倒向了感性,他對著李儒,對著凶橫的侄子,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漢家家法,不立異姓為王,我等後世當敬守。且大敵當前,猝立丞相為秦王,我以天下郡守二千石嘩然。封王之事茲事體大,不若等丞相百年之後,再追封為好。”

董旻說完這句話,直接讓李儒和董璜等人目瞪口呆。

但李儒和董璜都不敢輕舉妄動,他們並不知道董旻忽然倒向皇帝的原因是什麼,隻好先按捺住些許驚慌,等下朝後找董卓商量。

而董係的人都不說話了,那些漢係大臣更是喜出望外。

“驃騎將軍所言甚是,甚是。前幾日潼關方向還送來軍報,說關西軍的哨騎已經出現在了關外,臣看這件事更是緊要呀。至於丞相請封秦王的一事,我看就按驃騎將軍說的那樣,容後再議。”

說著,趙溫一個勁地給上麵的小皇帝使眼色。

最後,董氏一黨蓄謀已久的朝會就這樣結束了。

等董旻出來後,正要對李儒解釋一下。

卻看到李儒和侄子,還有其他涼州重將們紛紛避著他走,一時間,董旻彷佛是什麼可怕的東西一樣,皆避之不及。

“難道我做錯了?”

……

“哈哈,驃騎將軍這人是真的可愛。”

董旻並不知道,在退朝後,趙溫和士孫瑞還有伏後的父親伏完三人被小皇帝又叫回了宮中。

此刻,劉協再沒有上朝時的沉著,手舞足蹈的說了這樣一句話。

是啊,董旻是真的可愛啊。

但天子說的是傻得可愛還是忠的可愛,在場三人可就是太清楚了。

作為劉協的心腹,他們是帝黨的核心,對於權傾朝野的董黨勢力,力求除之而後快。

其實這一場政鬥,從來對董家就是不對等的。

因為你想著忠孝兩全,但人家卻想要你全家的命。

雖然董派勢力更強大,但董卓病重,留下的幾個族人,不是天真就是殘暴,在政治上完全都是弱者。

而董卓也是傻得可笑,還癡念做個漢臣。

豈不知你董卓存在本身就嚇著人家小皇帝了?

一開始劉協他們驚駭是覺得董卓他請封秦王隻是為禪代做鋪墊,以為他們是已經做好代漢的準備了。

但經過這次大朝,劉協等人終於確定,做漢家的秦王就是他們董家最大的政治訴求。

而一旦確定這事,劉協就放心了。

那董家人還怪好的,這個時候還講究忠君之道,但豈不知,皇位雖然大,卻隻能容得下一人屁股。

此刻,劉協等四人大定。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趙溫果然老於謀國,即便是那麼緊急的情況下,還能拋出泰山軍犯關這個引子。

而這個引子對於劉協他們破局可以說是有著神來之筆的作用。

現在四人就在商量派係裡的軍將,決定讓此人帶兵出京去支援潼關方向。

再然後軍隊走到東平觀的時候,直接調轉方向,殺回軍中,一舉鏟除董卓等人。

他們還謀劃好了,隻要他們隻誅董氏首惡,那些涼州悍將和外州的刺史就不敢擅自行動。

因為外麵就是泰山軍,隻要董家殘黨不傻,也知道起兵造反的話,那大家都要完蛋。

所以,隻要他劉協開恩這些涼州軍將,將屠殺隻集中在董卓的族人,那這件事就算成了。

至於怎樣既翦除涼州軍將的威脅,又不逼得他們謀反,這就需要把握這裡麵的度了。

而小皇帝有信心處理這裡麵的平衡。

之後小皇帝等人又一次篩選了名單,決定將領軍出兵的重任交給董貴人之父董承。

一切都要快。

董氏那邊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所以一定要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就敲定這件事。

而這個時間就是在後日的早朝。

到時候,一切都塵埃落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