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神通第三

2016-05-21 作者: 偶是好鬼
第二百七十五章 神通第三

須知,法術不敵神通,但神通不敵業力,而業力不敵願力也!也就是說在法術、神通、業力、願力這四大靈力之中,神通隻能排在第三。

尼媽,這大神通可是無數道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它竟然隻能排第三?

師伯見我疑惑,便解釋道,我們平常用靈力施法,也就是用法力,法術既然是用來驅役鬼神的,必然會邪不勝正,一般正氣充沛之人,尚且可以禦其咒力,更何況神通力足以排山倒海之勢,法術當然相形見絀。

所以,有一種較簡單劃分正邪道派的方向,那就是有神通傳承的為正,無神通傳承且又以陰毒方法修術的為邪。

而有神通傳承的茅山道、陰陽派、奇門派少陽派等教派被認為是道教的正派,叫正一門,而隻有法術的趕屍派、降頭族、蠱族派、犁頭巫術等教派為邪派,叫陰冥門。

我點了點頭,對於法力不敵神通,這點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對正邪兩派因為所學法術不同,傳承不同,而分為正邪兩派的劃分的幾個道派,心裡對這種簡單的劃分依據也是並不認可。

當然我也沒有問師伯何為正,何為邪了,其實正與邪是對立的兩麵,是陰陽互補,沒有邪那來的正,並且也不見得邪派的傳承中就沒有神通,天下術學山、醫、相、命、卜本是同一家。

師伯又說道,即使神通力再大,也還是不敵業力,古時有一個叫目犍連的人,他號稱第一神通力,可以瞬間飛天入地,但最後竟然還是讓其它教派的人給暗殺了,是為具證。

而業力又不敵願力,因此吾人當以善願善行的因緣,延緩乃至轉化惡業的力量。

也就是說,善業才是一個學道之人的根本,而願力是阻止我們為惡的能力,是對善業的保護,所以,願力比業力還要強大了。

聽到師伯的解釋,我終究還是聽得懂的一些,我們學道之人,善業才是根本,願力才是保障。

關於業力的強大,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因為業力的強大可以呼天喚天,比如一個善良的人,如果在受到了極其惡毒的對待,他在死之前如果發出血咒誓要殺死某人,無論這人是法師還是達官貴人,定然不久就要死於意外,前提條件是他是擁有極大善業的人。

古代這種事並不少見,比如有東海孝婦之稱竇兒在死之前曾向天喊冤:本一點孝順的心懷,倒做了惹禍的胚胎。我隻道官吏每還覆勘,怎將咱屈斬首在長街!

故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且一一應驗。如果當初竇兒發血誓要害她和婆婆張驢兒及官吏三更死,閻王定然不敢留他們過五更。

至於第一神通力目犍連這個牛人我是從沒有聽說過的,於是,問道,師伯,古往今來,這得道高人我也知之不少,但這目犍連是什麼人,我怎麼不知道。

師伯說這目犍連並不是中土人士,而是在印度的一個有大神通的人,這樣吧,我給你講一個故事。

據玄藏取西經的經書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成功之後,世上的人都尊稱他為大沙門,對佛陀這個人是十分的尊崇與渴仰。

那時,印度有一個國王剛剛繼承王位,他也想獲得廣大的榮耀,因此,他心中想著:我現在是國王了,佛陀這人是釋迦族人,世上都對佛陀非常敬仰,我應當取個釋迦族女子做妃子,這樣才有利於我受到人們的尊敬和關注。

如果,釋迦族人能答應我的要求,那真是太完美了,如是不同意,我就派大軍去攻打他們的國家。

於是,國王王就命令他的臣子到佛陀的祖國,去談論迎娶釋迦族女子的婚事。

要知道,在當時印度的種姓製度十分盛行,所以釋迦族人一方麵認為自己是優等種族,不肯把女子嫁與他族;另一麵又畏懼鄰國國王的勢力,不嫁女子給他就會惹來戰事,生靈塗炭,這可怎麼辦啊。

其中有一個大將腦瓜子一閃,便想到了狸貓換太子的方式,他把一個家裡的漂亮的俾女末利說是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鄰國的國玉算是了結了這事,並因些暗暗自喜。

國王得到此釋迦族女之後,並不知道真相,他心中非常的歡喜,便以迎娶的釋迦族女未利為王後。波斯匿王在眾多的嬪妃之中立末利為第一夫人,就是因為認定她是釋迦族中的王女。後來末利夫人生下了一位太子——琉璃王子。

在琉璃王子八歲的時候,他奉父親的命令,到以射術聞名的迦毗國的都城,去學習射箭的技術。

當時,適值都城新建好一座莊嚴巍巍的講堂,準備要迎接佛陀來此講學。釋迦族人把講堂當成神聖之地,敷設著整齊清潔的坐具,懸掛著莊嚴的幡蓋,灑滿芬芳的香料,並焚燒珍貴的檀香,準備迎接佛陀的駕臨。

有一天,琉璃王子和其他孩童一起來到講堂中遊玩,這時,釋迦族的人見到他也進入講堂,便勃然大怒:一個婢女所生養的孩子竟然進入講堂,是汙穢了釋迦族的聖地,並把琉璃王子趕了回去。

這樣還不算,釋迦族人,對琉璃王子在講堂中所經過的地方,一律掘土七尺,重新換上乾淨的泥土。

琉璃王子受到了這樣的侮辱之後,便心生瞋恨之心,他發誓說道:等我登基為王之時,一定要消滅釋迦族,以血“掘土七尺”之辱!

所以,當國王去世,琉璃王子正式登基為王,繼承王位之後,便發出宣戰宣言,要去攻伐迦毗羅衛國。

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中十分悲憫。於是便獨自一人前往琉璃王軍隊必定要經過的一條道路上,並且在一棵沒有枝葉的枯樹下靜坐,無論天上的太陽如何毒辣。

當琉璃王和他的大軍從遠處而來時,遙見佛陀在枯樹下靜坐,烈日當空,立即下車頂禮相拜,禮畢之後,琉璃王站在一旁問道:“偉大的佛陀世尊,您老為何不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下靜坐悟道,卻坐在這棵光禿禿的枯樹下,沒有一點覆蔭,這大日頭,是為何?”

佛陀並沒有看琉璃王一眼,像是自言自語一般:“祖國和親人的覆蔭,是勝過一切外在的覆蔭的。”

當凶殘的琉璃王聽到佛陀這慈悲的聲音,也不能不有所感動。佛陀的意思非常明了,你是要來滅我的祖國的,當我的祖國和親人的覆蔭都沒有了,我還需要其他的什麼覆蔭呢?

琉璃王抿著嘴點了點頭,於是就下令撤軍回國了。

但琉璃王並沒有打算不血“掘土七尺”之辱,因為這是他曾經的一個誓言,所以,不久後,他又第二次出軍,第三次出軍,但佛陀都坐在路上等他,直到琉璃王第四度出軍時,佛陀了知道釋迦族共業的果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沒有再加以阻擋了。

當時,阿難見到佛陀似有心事一般,就很恭敬地問道:“佛陀世尊啊!自從我跟隨您老人家出道修身以來,我從未見過您像今日這樣悲痛的麵容。”

佛陀答道:“阿難啊!七天之內,我釋迦族必然要遭遇悲慘的命運,我臉上悲痛的麵容是為我的祖國和在祖國的親人服喪啊!”

佛陀弟子中有每一神通之稱目犍連則說道:“佛陀!既然琉璃王要攻打我們的祖國,我們是否應當儘全力來營救呢?”

佛陀看著目犍連尊者,就以慈悲的口吻回答道:“目犍連!釋迦族人將受到宿世的業報,以及琉璃王的願報,這是因緣果報的實現,實在難以改變,而且,你不能為他們代受苦果,否則也要受到業力的報複!”

但是目犍連尊者並不死心,還是想以自己的神通威力,來營救釋迦族人。於是在琉璃王第四度出軍,包圍了都城之時,目犍連先以神通力營救城中的人民,用缽盛裝五百位的釋迦族的族人從天空飛出,但出城一看,這五百位釋迦族人卻都已化為血水。

這時目犍連尊者才真正了悟到:佛陀所說因緣果報的定業難以改變的道理,就是神通力也敵不過業力和願力啊!

但這釋迦族人到底受了什麼業力,必須要受到這一苦難呢?

佛佗說:“久遠年代之前,迦毗族人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大村莊。村裡有個大池。有一天,因為久旱無雨,池裡的水都乾涸了。池裡的魚全被村人捉去煮殺,其中有一條最大的魚也被烹煮。隻有一個小孩從來不吃魚肉。那時的大魚,就是今日琉璃王的前身。池裡的魚類就是琉璃王率領的軍隊。村莊上捕魚殺食的人,就是現在被殺釋迦族。那個不吃魚肉的小孩就是我,因未吃魚肉,所以沒有被殺。已經來到的定業是無法逃脫掉的,因此釋迦族五百人雖被救出,還是化為血水,難逃一死。”

這就是業力所在,那怕你再神通廣大,也無法改變,因果輪回,而如今迦毗族人以“掘土七尺”羞辱了琉璃王,這不僅是一根導火線,而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而目犍連尊者,雖然神通廣大,最終是死在異教徒和亂石之下,佛陀開示說(當然,這種死法並不能防礙這位聖人的解脫)這也是因為神通敵不過業力的道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