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養小鬼(一)

2016-06-01 作者: 李木米
第六十五章 養小鬼(一)

很有可能這個潛在禍端的孩童,現在隻能暫時居住在靈朽閣,而印陽琰必須得好好看護這個孩童,在靈異社接手之前,絕對不能出現差錯。印陽琰有心立刻將孩童親自送到靈異社去,可是他之前才通知了張有道,靈異社就張有道一個人在管事,現今又出了三裡屯這麼當亂事,他肯定忙於四處奔波通知不知身在何處的攝海金剛,完全是分身乏術。自己即使帶著孩童前去,估計很有可能連張有道的身影都沒見到,不如就先安心的在靈朽閣內等候消息。

韓天一說這個孩童既然要暫時住在靈朽閣,是不是應該給他起一個名字,印陽琰起身走向樓梯,頭一不回的說了三個字“三裡屯。”

印陽琰之所以稱呼其為“三裡屯”,因為猜想他是三裡屯唯一存活下來的遺孤。

韓天一看著印陽琰轉身離去,心想這名字也太過隨意了,但一想到印陽琰他給自己的寵物起名叫甲乙丙這般敷衍,便也不再多說什麼。而且印陽琰似乎有一個毛病,就是記不住彆人的名字,很喜歡根據他人的外麵長相給他人取外號,也不管對方能不能夠接受。

三裡屯在靈朽閣住了兩日,臉上紅潤了不少,隻是仍舊戰戰兢兢,形似那些受到人類虐待而膽小受驚的小貓小狗一樣,天見猶憐。也不知是他天生就膽小,還是後來因為遭受到了太大的打擊,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估計落下了這驚悸的病根。

印陽琰看著戰戰兢兢的三裡屯,想起從前自己的糗事。他以前因為膽小,大晚上起來撒尿,結果因為後院中沒有結界,他在茅房中方便的時候,被突然冒出的鬼魂嚇得把尿罐子也給踢碎了,尿了自己一腳麵,還嚇丟了一魂,驚悸了好幾日。後來是他師父印海棠將他下出體外的魂給喊回來,並接下來給他安排了一係列練就膽量的捉鬼任務。起先嚇得他小命差點都沒了半條,後來慢慢學了一些本事,有了能耐,便不再懼怕鬼魂,反倒覺得收鬼捉妖,比同人打交道輕鬆容易多了。

憶起以前師父印海棠帶著自己鍛煉膽量捉鬼的往事,再看看三裡屯,印陽琰感覺恍如隔世。如今,師父駕鶴歸西,在陰間成了鬼魂,而他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會被惡鬼嚇尿褲子的膽小孩子,心中感慨頗深,便想著要好好對待一下三裡屯,在他暫住在靈朽閣的這幾日,嘗試同他親近一些。

結果,當他試圖同三裡屯交談,而三裡屯卻好似怕踩到屎一般躲避他的時候,他便打消了同孩童親近的念頭。

閒來無事,印陽琰猛地想起了自己還在靈異社接了一個案件,便將卷宗展開,發現是一個跟養小鬼有關的案件,而且在內城,是同一個破落的滿清後裔有關的靈異案件。

印陽琰許久沒有去內城了,通常內城那些滿清後裔家族中發生靈異事件,都會請白馬寺的和尚前來超度念經,很少會找上靈異社。看來這個滿清後裔的破落戶,已經沒有能力懇請白馬寺的高僧出麵,隻能花些錢財,來找靈異社幫忙。

彆看靈異社統領中原靈異界,但是在那些有錢的達官貴族眼裡,隻不過是一個花些錢財,就可替人消災的神棍,對待靈異社下麵靈異人士的態度與在寺廟修行的高僧,還有道觀中悟道的老道不同。在他們的眼中,靈異社不管是分社還是總社,不管是多麼有能耐的人,都是江湖術士,最低級彆的靈異界中人,隻要有錢,便可以隨意差遣。

養小鬼在民間算是普通老百姓最常見的同鬼物打交道之法,養小鬼在古今中外都十分常見,像是在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地,尤其在泰國十分的昌盛,他們那裡稱養的小鬼為“古曼童”,也就是金童子。

在中國古時有秘術妖法,心術不正的道士或是其他術士,將夭折未超過七天,還沒被地府鬼差拘走的夭折孩童鬼魂用符咒控製起來,然後飼養在甕堂或是小棺木內,或是令其寄宿在木刻的孩童木像玩偶上麵,然後平時供以瓜果香羹,待到初一十五,四時八節的時候用自己的鮮血祭祀供養。通常為了預防天性好玩耐不住寂寞的小鬼逃跑,飼養小鬼的術士,都會拘來多個小鬼的陰魂,或是一男一女配成一雙。

被飼養的小鬼對主人基本上是唯命是從,但是隨著小鬼的能力越大,夭折枉死的怨氣便會越盛,最後飼主都會反受其害,抵擋不住反噬的惡果。養小鬼不能使陰魂能夠入輪回轉世投胎,最損陰德,可惡行徑在“淫,嗔”之上。像是這種陰毒之法,常人最好不要去接觸,至於那些走偏門,靠欺詐賭博唯利是圖的人,能收手時理應及時收手,以免咎由自取,落個不得善終的報應。

印陽琰對於養小鬼甚是厭惡,那些為了一己私利,便害得可憐的夭亡孩童不能投胎轉世,自私自利的人,最後自食惡果都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像是這些滿清後裔,已經非富即貴,卻還人心不足蛇吞象,做這喪儘天良之事,更是可惡至極,被惡鬼厲鬼纏身,完全不值得同情。他在看到卷宗上麵的描述以後,有心不去,但是既然已經接了委托任務,便隻好心不甘情不願的走一趟。

韓天一按例要一同前往,印陽琰卻讓他留在靈朽閣內。目的是為了讓他照看三裡屯。印陽琰因為之前心中湧出的不好預感,便將甲乙丙三個小木頭人也一起留下,並將自己的靈力注入一些到它們三個的體內,讓它們好好輔佐韓天一,保護好三裡屯,還有守好靈朽閣。因為他實在是有些憂心,覺得三裡屯這個從厲鬼手中死裡逃生的幸運兒,不一定也會給靈朽閣帶來幸運,反而和有可能會招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麻煩。

印陽琰獨自一人朝著京城走去,穿過左安門,直奔崇文門走去。

養小鬼的案件卷宗在清時正藍旗的管轄區域內,就在豆腐營與慈雲寺相鄰的夾角處附近,是一所姓黃的宅院,當家的少主叫“黃文采”,是個書生,沒有營生,光靠吃祖宗留下來的基業度日。印陽琰在到了地方以後才知道,黃文采並非是滿清後裔,而是一個書香門第。據說黃文采的先祖在明朝宣德年間,是鄉試第一的解元,曾殿試入見過明宣宗。後又有他曾祖在清乾隆年間名列三甲,得了一個探花,就任過山東省的“藩台”,也就是布政使。

印陽琰記得乾隆年間山東最出名的便是位從一品的劉墉,以前他在師父的書房中,沒事便喜歡細讀《劉公案》,曾經還央求過他師父印海棠,帶他去茶樓聽書,就是為了聽說書先生聲色俱茂的講上一段令人拍手叫絕,情節跌宕起伏的劉羅鍋兒辦案故事。

黃文采有些文采,四旬開外,卻不懂經營行商,當教書先生數載為生,後來在被辭退了以後又不肯另謀生路,便隻好啃起祖業來。

印陽琰想黃文采是個知書達理之人,怎麼會接觸這些個邪魔歪道,養什麼小鬼,搞這些歪門邪道的把戲。這點令他十分不解,完全想不通!

黃文采麵對印陽琰的疑問,先是表現出唯唯諾諾的樣子,後來架不住印陽琰一直盯著他的眼神,便支吾了半天才透露實情。原來他因為不善經商,又不喜做其他的工作,在教書先生被辭退之後,便一直守著祖宗留下的基業度日。但是他並非是光棍一個人,家大業大的人家,人口自然少不了,全家上下十幾口人,幾乎都沒有收入,緊靠祖宗基業度日,完全就是坐吃山空,眼看著他們很快便要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

後來,他的內弟,也就是他老婆的弟弟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便是“養小鬼”,利用五鬼運財之術,重振家業。

黃文采是個飽讀詩書之人,剛開始並不將此話放在心上,但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他老婆也是大戶人家出身,吃不了苦,受了點窮就叫苦連天,再受到她弟弟的言語蠱惑之後,便夜夜在黃文采耳邊吹枕邊風,一來二去,就把黃文采給說動心了。於是黃文采便花了一筆銀兩,托他的妻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個夭折孩童的屍骨,放在紅漆的小木頭棺材裡麵給供養了起來。

按照他妻弟告知的方法,他弄了一間房屋專門供奉請來的小鬼,案幾上麵蔬果不斷,特殊日子便用自己的鮮血奉養,從不敢鬆懈怠慢。但是黃家的日子卻沒有富裕起來,他也沒有見到小鬼有一次顯靈,不禁覺得自是己受騙上當了,便找他的內弟進行質問。他內弟說這小鬼是被一個有名的道士煉製而成,不可能出現差錯,一定是黃文采供奉的心不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