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諸仙略述

2016-06-23 作者: 開開心心小神仙
第十章:諸仙略述

若欲說仙,必先說人,若欲說人,必說世間,若說世間,必說三界,若說三界,必說六道,若說六道,必說眾生,如是說仙,即說世間種種,說一切眾生,說一切眾生生死因緣,說世間成滅因緣,說眾生類彆因緣,說因緣流轉法。

如是世間,有二大界,一為有色,一為無色,無色空界,亦有諸差彆,有色界中,亦有差彆,大類有二,一為著欲,一為離欲,於著欲界複有二界,一為天世界,一為人世間,而於此有色界中,有胎、卵、濕、化四種出世之事。

諸天之上,乘善福緣,不論有欲、離欲,皆為化生,人世之間,地獄處皆化生去,阿修羅種有四,化生屬天,卵生屬鬼,胎生屬人,濕生屬畜生,至於人中,皆為胎生,少有其餘三事,鬼眾中亦有四種出生之事,畜生之類,亦複如是,如此種種眾生,皆以先業隨其情想分量而現出生之事。

世間有人,以阿修羅多嗔,故列為惡道,而實天、人、阿修羅,皆享樂居多,苦乃少分,以如是因緣,故分世間善惡道分,善者三,惡者三,以其福量為說也,譬如欲界有貪、嗔、癡、慢、身見、邊見之劣性,梵世天尚有其貪、癡、慢之劣性。

故說三界眾生,皆備劣性,以其福量差彆,故說名善惡境界之分而已,諸天及地獄,人所不能見,故不言之,日月上下,乃名人世,其中眾生,因善惡福量差彆、情想分量差彆,而出生種種性、種種身、種種類,於種種類彆有情眾生中,皆有賢愚,如是乃有超越種族差彆性之事,名為超越者,在天名賢,在鬼名神,在精名靈,在人名仙。

於人世中,乃有五類仙,名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此五類名號,隻為說人中超越者因量分彆,存精煉氣不得法,於其靈性,偶得養育,於是形滅而神魂清靈入鬼,暫不生死,人中稱之鬼仙,以常鬼眾尚不清靈,須臾複死而已。

存精煉氣,盲修瞎煉而聚乎靈性,於是堅固身壽,遠離病苦,輕安此身心,因不得正法,智慧不明,故稱人中仙,以其超越常人憂患事,得諸輕安,故名人仙。

精氣修煉得乎法,雖法於陰陽而未深解造化,精神內煉有成,亦有道行,以其神性未煉精純,未能發乎神變,是故不能離諸地界,故號地仙。

鬼眾中仙,其類繁多,此說人中修得清靈陰神者為鬼仙也,而實彆外鬼眾,亦有諸仙,如是諸鬼中仙,皆名鬼仙,以是因緣,鬼仙亦有種種差彆,有化生之鬼,多為清靈之性,故稱靈鬼,或稱為神,以鬼性居陰界中,又名陰神,或名陰靈,或名陰仙。

如是陰境界有如是鬼仙,陽境界中,亦有諸神、靈、仙,如是陽仙、靈仙,亦有種種差彆,而多為修持者所生之趣也,如是陰陽仙界,名為仙道境界,此界非世間須彌峰上諸天界事,乃為陰陽靈性境界內,諸眾生所居住處。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複有其氣,其氣性乃自有其精神境界,如是世間即有無量境界,於其境界,即有陰陽境界,則屬陽境界與陰境界,其量無窮,譬如元神,不測深淺也。

世間眾人,心發諸想,而緣業化現六塵事,眾生一切思神之所感發,陰陽精神境界,亦皆為之感化諸形諸事,以眾生皆在陰陽界內,起心動念,陰陽精神亦為之動,譬如有人疾行,則能動搖起風,精神境界諸事,亦複如是,何況陰陽境界內,亦居其眾生,感其所念,亦為化境,譬如人貪,則夢所貪之物,亦能生恐懼想,亦能生逃亡想,如是諸事,即感想所成。

譬如有人常生妄想,恐人害己,如是常想,則見害者出現,或於夢中,或於白日,心想重故,注意其事,於是心神流注其念,念久成相,非真實有,而於其人自所感知,則如真實,是故此等人則現異常事,現顛倒事。

心起正念,則正念益增,心生邪想,則邪見日盛,如是感染相續,精神流變,墮憂患中,或墮貪戀,於苦樂事,得失之中,計較不出,糾纏妄想,以是因緣,六根識性,生六種識情,情分如水,沉溺下墜,感於六根諸業而現種種影像,於命終時,心識歸元,故物象紛紛出現,心識流於無邊虛空,情識感受其念想之業緣影像,如是墮心境中,譬如入夢,迷不知覺。

其心境中時量流轉,於人世時量,或於夢中時量,皆無比量,長短隨意而變,而其心識歸元迷夢,所見所受,前業緣變,如墜狂流,隨波而去,不能自已。

譬如心中惱熱情識,則化熱火,或成熱風,或變火銅,或變赤鐵,或變火漿,或成火網,火蟲火獸,諸火熱物,亦因此熱,複感諸寒,於是亦有寒冰之物現,以寒熱之變,複現諸風,複現水事,複現世間萬事,皆識心識情之所變現,命將終了,識心不聚,諸情自展,故於刹那間,一切情識所現皆感皆觸,一切所有,皆自承受。

如是因緣,乃現世間六道分彆,惡劣情性而下生三惡道身,善福想性而上生三善道身,其心識所熏染善惡根性,乃為業緣流轉之關鍵,若善性不足,惡緣沉重,雖極念上生而不得善生也,是故生死之事,豈可玩弄心機哉?一切機巧,生死之前,皆無用處。

彼等鬼仙,性識清靈,雖身壽儘,而識性聚,故現清靈之身,而彼修持之人,雖未成大道,亦能以其陽靈神性而生入陽靈境界,如是乃名為仙,以其有福量及福性也,而於修持大道者言,此等生為仙者,不為成道,非正道也。

陽仙尚不為正道,何況陰靈鬼仙乎?而於陽仙境界,善能聞上仙真人說法,亦能以善根性而易悟大道,彼真人大仙皆已成道超越世間,以憐憫修持者而化入仙界常住說法,是故仙界亦為聖境,而彼陰仙界則為陰仙之所教化,以清靈陰體而轉化精神,或參悟大道,或修煉精神,然彼因緣粗陋,故難聞正善之法也,多學諸術、咒而已。

人身集陰陽精神之微妙於一,故為陰陽境界之所關照,修仙之道,上中下三成,上者天仙,中者地仙,下者人仙,若以人身而修鬼仙之道,實乃自棄,不言之也。

鬼仙之道,不得已而為之,況其為鬼,於神靈境界中,雖複多聞多知識,而所有知識,皆不能超越生死,雖壽量千歲萬歲,於真仙所見,不過刹那而已,故修真仙道者,不論鬼仙也。

人鬼殊途,敬而遠之,莫起邪心,機巧心思,亦自欺也,人身精神之境界,譬喻為天地,是故亦能有諸靈眾生,乃至有諸鬼隨緣伴生,不但於人,世間眾生,乃至山川草木,江河湖海,皆可以伴生鬼神之類,皆有緣業隨生之眾生安住也。

譬如人居地上,地蹦而人死,伴生之眾生,其所伴生處亡滅,其業身亦滅,能得新生也,故說舉頭三尺有神明,而實世間一切處皆有精神境界,皆有諸神靈之所住、所遊。

陽靈界眾生,福性超越於人,故舍人身,而陰靈界內,人身謝後,陰墮之性乃入其中,是故福劣於人,故陰靈眾生易於人身生貪占想,譬如餓者易於飽食者生貪婪。

人命終時,識心歸元而識情紛紛畢現,如入無間境界,譬如夢境,亦名無間,命未儘時,其識心生情,所感所念,亦動搖精神境界,若邪想生,則感邪性神靈,是故常有人因自心生邪而墮魔境中,人非聖賢,豈能純善,修持者善能伏邪見而已,能製心魔而已。

心魔非有形象,譬如無形之氣毒,氣毒攻於目,則有色魔,若攻於耳,則有聲魔,若攻身觸,則有觸魔,攻於意根,則有思魔,此心魔攻人六根識心,則生六識魔念,善修持者,能持正不動,心魔自然不起,深善修者,能以正見,自解魔毒,如是各依修持深淺,而能於心魔之毒得方便解脫。

若複有人,正念不足,正性未定,彼生邪想時,即有邪魔欲來見之,彼想深重,則魔越發近前,而彼人邪見,見彼邪魔,自以為正,於是堅定邪見中,墮邪魔海,沉惡緣境。

惡深重者,墮於地獄,天地大劫,一切罪消,乃化為鬼眾,隨緣入身,償還宿業,業消為畜,複還生人,人中集福,善性遞增,於是能起正念,於諸邪想遠離不生,寂然正定,照見妙慧,因慧用智,智慧交合,悟造化理,通至道情,於是歸道真諦,永離憂患。

而其善惡之變,事非容易,故於人中,當善惜福,當善修德,以善德性,為人之所尊重,以善德性,為世間眾生之所尊敬也,是故諸地仙欲離世間而歸神仙境界,則於世間修善修德,成其道也。

神仙者,地仙之上品也,亦屬地仙之列,乃為地仙功德完備而成就其道,以太一之境為身,以穀神為體,以不死為命,是故名為脫離生死,能現神通變化,能指說言教,而於其所悟,能自圓成,故說神仙不離乎神,故號為神仙。

世間鬼仙種類繁多,人世人仙,亦有差分,有德性仙,有術法仙,有長壽仙,有服餌仙,種種人仙,但可保命延年,或可施展術法,或其德性為人神尊重,皆不達於造化之理,亦不測福禍因緣,皆為常人也,故說人仙不離乎人。

至於地仙,大類有四,一者或無功修,但於自心德性能淨明持行而已,此等地仙,以德性而通乎道性,雖不知乎仙凡差彆,亦自成境界也,善能通乎道情,乃第一等地仙也。

二者憑修行之功,養性修德,功德畢備,仙胎之神合乎六根之身,形神不二,取俱妙境,以其和合而未雙妙,故不能現乎神變,而此地仙,或能善說言教,或不善言教,或隨緣付說言教,故此等仙,亦有諸差彆。

三者憑修行之功,內養神性,神性自凝,通於術法,以是因緣,能現神異,然皆幻化障眼而已,唯其略通造化,德性尚缺,說為地仙。

四者憑修行之功,內凝精神,修養仙胎而成仙體,仙體既成,乃發五通,仙體在身,則有神通,仙體若離,身住無離,若仙體滅,神通亦滅,此乃化身棄凡身之法,以其未能脫離凡身,故號地仙。

然此等修養化身之法,非師詳傳,人不能修,彆外三類,皆可自修自學,非須師傳也,化身之法若乎世間陰靈附體修行之法,此法集五行之精,煉陰陽之性,合一元之命,移爐換鼎以神識歸仙體,乃成其功,名號神仙。

彼陰靈附身者,亦具陰靈五通,然易識破,亦易壞損,陰靈借人身之五行精英,修煉陰陽之性,欲參合一元真命以成神仙妙品,此事甚難,業緣深重,難返正道,亦遭業劫,久墮輪轉,遷延出期,非善行也。

第四最下一等修仙之法,修法繁雜,乃為仙道中神仙之術耳,何以故?彆外三等地仙皆可自修自悟,唯此種法必須明師詳細解說,非此道之神仙,若未聞此法詳細,亦不能為此道中修士解說,以其路不同也,此法與附體通靈之士,魚龍難認,故為秘密,不做顯傳。

第三等者,為地仙中品,雖難成就形神俱妙,而其稍有德性,亦向俱妙之道為行,故雖不成俱妙,亦可得仙體解生死苦,或因其善修持性得生仙境,親近真仙,善能聞上妙之法。

第二等地仙,乃為上品,形神俱妙,一元神性為體,亦能參乎造化之妙,其成就神仙時,為神仙中最上一品,能為諸仙之長。

第一等地仙,雖名地仙,實乃天仙子也,彼等或修功,或不修功,然因德性通道情,故能深發智慧,能深解道妙,雖彼等或成神仙體,或不成神仙體,皆不留神仙之位,直入第一等無上天仙境界,故說此等仙最為難得,亦難說其法,天仙之道,本無諸法,參乎道情,修乎德性,凡身即是道身,如是不思議難事,非餘外諸仙所能妙入,故世間無天仙法。

頌:

天仙本無法,天仙行即法,

身行即道行,心性即道性,

如是不思議,非諸法可得,

諸法如模範,陶鑄諸器物,

諸仙品位現,諸法所陶鑄,

唯此天仙品,離諸陶鑄事,

天仙法無定,亦無礙陶鑄,

天仙法平等,眾生皆通用,

一切諸功法,但為陶鑄也,

世間最易事,成就最上道,

非此法有難,製心最艱難,

若自伏諸心,自成自心王,

心王即法王,諸法自心生,

仙尊辟此道,度世間諸苦,

此道亦非真,解脫亦幻也,

仙境即仙尊,妙化不思議,

含護諸苦仙,憐愛眾有情,

故開仙境界,獨立於世間,

仙境界不滅,諸仙自有滅,

自心有三災,一切功無用,

業災滅天地,何況諸仙體,

假諸修行法,逃千劫災苦,

功德畢竟儘,久遠劫複來,

不儘天仙根,一切劫無儘,

暫解非真解,未窮造化也,

應誌向天仙,自成造物者。

世間有庶人、賢人、聖人、神人、至人,庶人有三,一曰士人,二曰常人,三曰小人,士有上中下三等,品行漸次而分,常人亦三等,小人亦三等,皆善惡品性而分。

賢人者,自成心境已,能自省自持,故名賢者,聖人者,心德備已,能離諸惡,唯善德而已,神人者,聖德隆化,脫離善惡,世間功名,不做應也,至人者,德性合道,與真同體,名為歸真,號為真人。

上古諸人,皆尊真人,雖敬聖賢,亦不留戀聖賢尊貴,但求真道耳,求神人者亦少,何況下等仙品?或及生福樂境界?是故修真之事,即做真人也,古時真人唯一,無二說,後世仙法出現,乃有二說,或於多種說辭,皆為名事,非真諦事。

世間離妄,能持正心而不為妄想動搖,名為真人,又複有人,感通道性,譬如人目照見遠山,雖未登山,亦名見真,如是行持,至於頂地,名為真人,而實猶未入真諦海,幻說辭也,至於彼人,自成境界,自解生死,自化一境,亦名真人,自境界名號耳,若複彼人,能自圓悟,解儘道性,畢竟和合,於是通悟一切境界真諦,如是境地,乃名真人,至於仙品,乃名天仙。

如是當知,諸境界皆有粗細深淺,若有粗細深淺事,皆非真諦事,真諦之事,達乎異同,異同歸一,複離於一,修仙容易,成道不易,雖真諦日日在乎身心內外,一切時處,無離真諦,而諸修者,覺悟者少,留戀諸法,心做機巧,墮陷阱中,墜心坑內,為學識之所累,受貪性之所牽,被癡心之所障,因慢、疑而有礙,皆因德性不成也。

德性修持,豈用人教?凡庶人智,皆可以自修德性,唯因持心久行,乃成德性耳,德性之所成,非難事,唯舍機巧聰明而已,道能生一切,而人妄想貪求之心,能為自私而害一切,是故說貪為深罪,諸有德人,亦與罪人共居一天之下,罪者自罪,德者自德,雖生一國,身量無差,而於其性,非同類也。

貪求修德者,未嘗有德少分,雖身行善,無諸善福,以其無善因耳,無善之因,亦無善果之所成,故於修持,無絲毫機巧可行,唯步步踏實而已,譬如世間百工之人,欲學真巧,非踏實不能得也,百工技巧,妙理亦深,不可輕之以淺識。

諸貪者,但應知世間一切皆須滅亡,如是所貪所受,亦如無味,終究不常,常如是觀,則廢貪心,貪心既棄,應修舍心,因知世間無常故,能舍諸有,能舍自我,因其能舍,為說慈憫,因能舍有,故能舍無,生大慈心,能憫愛諸苦,於是生悲,於其慈悲性增,自生諸大悲願,不但舍諸世間所有,縱其一切所有,悉皆能舍,於其舍深,慈悲亦舍,如是乃入明淨大慈,此慈純意,無我而生,能為有情,複生諸情,以諸情生心,行種種事,說種種言,如是名為善巧方便度眾生而能離度相也。

如是貪者罪人亦能為此上妙之事,何況世間諸有德人?若勤奮正行,起正念而持正心,純德之性,念念增長,漸漸即成一切境界,亦因德性,能不墮諸境界,是故諸境界成時,亦諸境界滅時,而於其心,見一切境界,亦了一切境界,一切境界性,分明在心,一切境界事,了然於智,是故能善巧行事。

複有聰明魔,亦有多聞魔,諸知識為長者,皆能言辭巧辯,因其無大慈憫心,故不能說慈悲事,亦不能舍於慈悲說,雖口說慈悲,而心實無慈悲,雖心念慈悲事,而意無慈悲性,雖做慈悲想,而墮慈悲名,如是善巧,能惑眾人,不能惑於智者,而於真慈悲人,能說慈悲事,能發慈悲性,能起慈悲想,複能離慈悲相,是故其說圓融,真慈悲也。

頌:

諸有障礙者,於所知深陷,

縱善巧辯辭,不能達真意,

諸有真慈者,能破陷阱說,

若不能辯服,是自意有缺,

縱複真行者,淺者難自持,

深行邪見海,巧言設諸難,

行者應生誌,必破彼邪見,

於勇猛深定,德性同聖賢,

受聖賢之見,以真諦破邪,

住聖賢識海,妙智解諸難,

破儘自心苦,度儘自心願,

伏儘世間邪,解儘世間難,

如是智慧熟,緣儘即彼岸。

世間諸心,多有所求,求此求彼,求苦求樂,以顛倒邪性,生顛倒邪見,無明遮慧眼,善惡亦難辨,取舍計較繁,妄心生妄願,墮情深沉重,輕想難發生,心稍有歡樂,又起怨恨意,嗔癡多爭鬥,貪心添憂愁,慢者自狂傲,疑者戀計較,皆六欲所染,心毒之所害,生死尚難出,何況求天仙,天仙般若船,無求即彼岸。

頌:

假意者修假,幻心者成幻,

真願乃真修,無願非無求,

一切言辭說,皆名相淺薄,

得意而忘言,乃名真學賢,

身見及邊見,甚於嗔癡慢,

為業障迷眼,非有輕重也,

見身名我身,而我是身否?

憶念自我想,自我是念否?

諸念誰是我,手足誰更親?

我身與我意,而我是誰阿?

若得宿命智,念前世諸我,

諸我誰為尊,誰為不死人?

若人得不死,誰輪到此身?

此身尚凡胎,破生死已否?

此身若尚死,我後身為何?

還歸前世界?或為未來人?

前後與現在,複以誰為真?

譬如去年我,思念明年人,

現在我兩思,三年誰為真?

去年我真否?明年我真否?

今年複真否?真者是何人?

身心非真我,前後世亦然,

而此三世身,皆不離我真,

此真妙難尋,自覺而不見,

恍恍忽忽日,杳杳冥冥度,

忽然見無見,自知不須見,

自覺即自見,何須尋彼岸,

歡喜而稱讚,無明生妄眼,

慧目本圓照,執著不開眼,

非不見真諦,在真諦中轉,

日日見所轉,以為轉外真,

如是一念掛,遮礙般若船,

若掛諸念想,般若不到岸,

般若善方便,念念無礙也,

真幻亦無礙,善惡亦能含,

正邪能兩立,虛實能同席,

親仇一室住,恩怨共枕眠,

永離一切厄,一切苦無緣,

唯般若名真,彆外皆名幻,

如是亦名說,覺者智自圓。

人世間有種種類彆眾生,有天有人有畜生,阿修羅眾及鬼神,有諸人類之眷屬,天眾亦有眷屬者,修羅鬼神各有屬,於是眾生類彆分,各憑緣性業所聚,或化或胎或卵生,或是大水濕氣生,精華物外精神界,陰陽界中眾生住,陰陽界中眷屬界,百萬億數無可稱,或以神性為依據,或依精氣為境界,或以音聲刹那成,或以香味遍世間,或於聖者形影住,或以鬼神身為界,或以畜生及人身,緣性化轉彼界形,山川草木及微塵,各個複有世界成,無量眾生界中住,因緣妙轉輪回性,如是世間皆如影,且看昨夜夢中情。

以正知,生正見,起正念,修正定,行正道,自伏邪心已,複觀世間,邪亦破也,若自破心結,則世間難亦解,修行者伏心製性為第一事,此為根基,道根不立,一切道行,皆不堅固,旦夕可壞。

丙申年二月初二記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