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越河襲糧道

2017-04-18 作者: 艾葉客
第47節 越河襲糧道

張狂此時親自統帥的“主力軍團”,其實是一個空架子。曹操在發現張狂的主力大多是民夫在充數的時候,便可以自由調動己方的主力。張狂的主力軍團已不足為懼,若非其依靠白馬縣城進行據守,曹操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擊破張狂軍的大營。

不過,一道城牆,讓民夫與戰兵之間的差距被拉小了很多。曹操哪怕再自信,也不可能強攻下人數占據優勢,又有城牆依靠的張狂主力。

除去了張狂冒牌主力的威脅之後,曹操手中一下子便擁有一萬大軍,能夠被抽掉出來自由使用。那麼這支萬人大軍,是用於向東擊退臧霸的襲擾,還是南下收複陳留比較好呢?

與荀攸好好的計較過一番以後,曹操發現這兩條道路都行不通。

臧霸部不過是趙國軍的一路偏師。哪怕能將其全殲,對兵力龐大的趙國軍來說,都算不上是傷筋動骨。而且,擊敗臧霸不難,難的是消滅此僚。以臧霸十多年遊擊戰打出來的經驗,此僚跑路的功夫,堪稱天下第一流。臧霸隻需往某處山區一躲,曹操手下再多出一萬人來,也未必捉得住他。

至於收複陳留?

這個提議差不多可以當做一個笑話。

之前孫堅一萬多大軍的強攻,都被趙國軍從陳留城下逼退。曹操如果決定進攻陳留,哪怕算上之前由曹仁帶出去的一萬人,可用的總兵力也不過兩萬左右。麵對敵方上萬騎兵和數千精銳步兵的嚴陣以待。攻擊難度隻怕還在打下張狂的主營之上。

曹操如今需要麵對的,便是這樣一個處處需要兵力支援,卻又處處都難以一舉扳回戰局的情形。

就在這種一籌莫展的情形下。從袁譚那兒逃過來的謀士逢紀,給曹操獻上了一個大膽的計策。

要說逢紀也是鬱悶。他在袁紹手下頗受器重,可謂如魚得水。可是張狂一個突襲,便將袁紹逼到敗亡的邊緣。當袁紹傷重而死之後,權柄皆歸於田豐,逢紀這個潁川係的外人,自然便被排擠到一旁。

好在逢紀雖然失意。畢竟智略還在。張狂擊滅袁譚的時候,逢紀見機不妙,果斷逃離青州淄博。投奔曹操去了。而曹操正好也需要不少幫手,見逢紀來投,很高興的接收了他的投效,任命他為一郡長吏。逢紀也由此再次得到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在郡中乾的風生水起。

逢紀既對張狂懷著刻骨的痛恨。自身的發展又取決於曹操的興亡,對付起張狂來,當然是竭儘全力。作為海內知名的才智之士,經過一番冥思苦想,還真就給逢紀想出了一條風險不小的翻盤之計。

正如趙**的一首軍歌唱的那樣,所謂“擒賊先擒王”。張狂征戰多年,未嘗一敗,是趙國軍的精神領袖。要對付趙國軍。隻要能夠擊敗趙公張狂,便能重重挫動對方的銳氣。

張狂據守白馬縣城。讓曹操空有精銳的兵馬,就是打不下來,卻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弱點。哪怕張狂麾下的“主力軍團”多是以民夫充數,畢竟人數擺在那裡。五萬多人每日要消耗的糧草,可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想要供應五萬人的軍糧,必須有一個可靠的屯糧地。要不然,每天都從遙遠的後方運糧到前線,風險未免太大了些。

白馬城是前線,不適合用來屯糧。根據之前潛伏在張狂地盤上的細作,冒死送出的線報,曹操知道張狂大軍所需糧秣,都是來自距離白馬一百多裡地的黎陽。黎陽位於黃河以北,隻要渡過黃河,便能夠很方便的將軍糧運送到白馬城一帶。

大約是由於黎陽與戰場隔了一條黃河,張狂派駐在此地督糧的軍隊,為數隻有四千出頭,而且多為新兵。若是能夠一把火燒掉黎陽的糧草,那白馬的五萬多人可就要斷糧了。斷糧的軍隊沒有戰鬥力,曹操抓住機會,便可以趁機擊潰張狂大營,將張狂趕回河北。

接下來,若是運氣足夠好,能夠直接俘殺張狂本人,當然是最好的結果。就算這一點很難做到,向來有不敗名聲的張狂,被己方打的落荒而逃,也能夠讓整個趙國軍士氣大受影響。

這個計策若是成功,顯然戰略效果會很好。在擊破張狂大營之後,曹操的主力便可以被抽掉出來,與孫堅夾擊深入南方的趙國軍,以扳回戰略上的劣勢。因此在經過仔細考量後,曹操和荀攸都肯定了此計的可行,哪怕風險有些大。

但是,有一個難題難住了大家。那就是,如何才能快速的跨越黃河天險,從側翼進攻黎陽?

顯然,如果沒有想好渡河的方法,逢紀是不會貿貿然為曹操獻計的。他十數年裡多次來往於黃河兩岸,又曾經專門研究過黃河的河工事宜,對黃河的水文變化可謂是了如指掌。至於逢紀所提出的渡河手段,其實也不新鮮。那種手段,叫做“浮橋”。

浮橋在中國運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王時期。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便是描述當年周文王為了迎親,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橋。不過,浮橋的架設速度,通常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是曹操目前所不能拖延的起的。而逢紀經過仔細的考慮,提出了一個“一日浮橋”計劃。

根據仔細計算,逢紀計劃打造四條百丈長的鐵索,用於對浮橋的固定。而後,再事先準備好隻能容納兩三人的小舟百條,兩丈長、半尺寬的木板一千塊,用於浮橋的鋪設。

此時,黃河春汛已過,卻還沒有進入夏訊。正是一年中水位最低的日子。在兩岸最狹窄處,河麵的寬度也就百丈左右。隻要行動夠快,先將鐵索兩兩接好。用小舟送到河對岸固定下來,再將加工過的小舟快速勾住鐵索,然後釘上木板,就成了一條臨時浮橋。

雖然這樣造出來的浮橋不能持久,但對曹操軍來說,隻要能夠支撐大軍來回渡河兩趟,也便夠了。

完成這條浮橋。其實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不能有敵人水軍的乾擾。好在以黃河下遊的水文狀況,容納不了大船行動。如果光是對上那些最多不過乘坐數十人的走舸。則一陣弓箭過去,敵人也就不敢靠近了。

曹操和他的謀士們仔細審查了逢紀的計策,發現可行性非常高,終於下定決心。執行這個計策。為此。曹操立刻讓軍中工匠準備製造浮橋所需的材料,還派人到黃河下遊己方占領區去收集小舟。

這個計劃的要領,便在一個“快”字上。隻要曹操的動作夠快,張狂幾乎就沒有阻止他的機會。

好吧,經過十天的精心策劃,趕在雨季來臨的前一天,曹操終於發動了奇襲黎陽的進攻。

八千準備停當的兗州精銳大軍,從白馬城東側迂回一百裡。來到黃河岸邊。按照事先的規劃,曹軍搭建浮橋的工作進行的極為順利。就在第一場夏雨落下的同時。曹操一馬當先,踏上了剛剛趕修完畢的臨時浮橋。

好在夏季的第一場雨並不算大,持續時間也不長。渡過黃河之後,曹操不顧衣甲都被淋濕,指揮部下強行軍,直撲黎陽屯糧地。他很清楚,若是再下一場雨,幾日之後,黃河就會漲水。那座臨時搭建起來的浮橋,也許不用等敵人來拆,自己就先被黃河水給衝垮了。

所以,這一仗,是在與時間賽跑!

趙國所屬的黎陽城中,守城者是個名聲不大的年輕將領,姓孫,名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事實上,如果黎陽城的守將是個聲名赫赫的大將,例如於禁、關羽等,曹操還真的未必敢來截糧。

至於孫禮?

誰知道他是哪根蔥?

當然,曹操也不會因為孫禮籍籍無名,就由此小看了他。天下人都知道,張狂以善於識人,能夠點化武將而著稱。孫禮能夠被張狂任命為督糧官,顯然不是尋常人物。但是,無論如何,一個無名的孫禮,總比不上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將有威懾力。

但是,孫禮真的是個好對付的嗎?

張狂點化孫禮之後,驚訝的發現孫禮的武力,居然不在殷罡之下。就算對上“萬人敵”,孫禮怕是也能堅持個一二十回合。

而且,曹操不知道的是,除了孫禮作為黎陽的守將之外,張狂還為黎陽配備了一員副將。這員副將在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曾經挫敗過擁有優勢兵力的諸葛亮的攻勢,守衛陳倉城池不落。

那位副將,便是防禦高手郝昭。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今年不過二十一歲,比孫禮小一歲。《三國誌》記載,在228年,郝昭守衛陳倉,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被迫退軍。魏明帝因此封其為列侯。

張狂對郝昭的印象,比對孫禮還要深一些。因此,在前年的武舉考生名單裡看到這兩人以後,他便對兩人使用了點化之術,將兩人提拔到親衛軍中。

而兩人在親衛中的表現也相當不俗,多次考核中,兩人都獲得了遠超同僚的優秀成績。張狂心中大為滿意之下,很快又將兩人下放到軍中,從佰長乾起。二人上頭有人,自身才乾有頗佳,一路升遷極快,在張狂今年出兵南下前,居然成為軍中最年輕的仟長。假以時日,說不定二人又會成為最年輕的校尉。

正是因為知道孫禮和郝昭的本事,張狂才會放心的將督糧的重任交給二人。而二人感念於張狂的提拔和信任,一心要將差事辦好。就算敵人都在黃河對岸,孫禮依然堅持將斥候放到二十五裡以外的範圍去。因此,曹操的快速進軍沒能達成奇襲的效果,遠遠的便被黎陽城的斥候給發現了。

當斥候回報,城東二十裡外出現兗州軍的消息時,孫禮和郝昭臉上露出的,不是擔心,卻是興奮。

“來得好!”

聽完有敵人來襲的消息,郝昭雙臂一擊掌,霍然起立。他向孫禮望去,大聲說道:

“孫仟長,這前陣可就交給額了吧!”

對於副手的主動請戰,孫禮自然不能拒絕。而且郝昭在防禦方麵,的確有獨到的才能。有他把守前陣,與縣城形成掎角之勢,這是非常符合守城方法的。

於是,當曹操派出的先鋒軍夏侯淵所部來到黎陽城外的時候,有些驚訝的發現,黎陽趙國軍不但沒有因為遇到襲擊而驚慌失措,反而極為大膽的主動出城迎擊了!

ps:書友flowwind有打賞,多謝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