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境界差彆

2016-06-23 作者: 開開心心小神仙
第三章:境界差彆

若夫太極,生乎陰陽,太極者,名號太虛,又名混沌,又名太一,又名一元,又名元始,又名一真,又名真一,又名純一,又名太元,天地萬物,莫不生於一,一者,天地之根,玄妙不可名狀。

又,太元之境,本無一物,陽靈之性衝而陰質為之萌生,故生太陽、太陰,太陽太陰靈滿太元而與太虛同大,是故說太一境中複生二界,名號太陽、太陰,太陽又名太樸,太陰又名太素,蓋因太樸之無形而太素之有象故。

陽界、陰界,二界同大,與太虛同體,譬如一室之內有二香,二香皆遍滿此室內而互相獨立成界,香名香界,陰陽之靈,則號陰陽之界,是故太極轉乎兩儀,太極固不動,陰陽境界,亦無所動。

何以言陰陽自為境界?蓋陰陽譬如二香獨立自成,譬如日月掛住太虛,陰陽二界遍充太虛亦如日月之住,陰陽二界亦不相攻。

於太樸陽界之中,則太陽之氣為之化生陽界之物,亦如太一化陰陽,於其陽界之界言,太樸之界則為一大界,其中小界觀太樸之大,則名號為境,而自名為界,若於太素陰界,其中小界亦如是稱號境界,是故說境、界之彆,環環相扣而循複無窮。

陽靈境中,複生諸陽界,諸陽界中複生諸小陽界,如是乃名境界相生,陰靈境中,複生諸陰界,諸陰界中複生諸小陰界,如是乃名陰界循複而生。

陽靈、陰靈之境界,同大同存而遍滿太虛,彼太虛之境則無動轉,涵容一切,無所不遍,而彼日月星辰則承陽靈陰靈之性質凝合化生,彼等日月星辰懸居太虛境界,將如何辨彆彼屬為陰陽境界乎?

蓋夫太虛生陰陽境界後,複以陰陽境界所感而化生彆外境界,彼彆外所生境界,亦皆為太虛所生,亦為太極子,彼等諸境界,名號無邊,亦難測量,除太陰太陽二界,彆外尚有非陰非陽之界,彼等境界亦遍滿太虛,與陰陽二界同大,亦與太虛同體。

何以言非陰非陽之境界為彼等?蓋非陰非陽之境界非止一數,乃為一類,於非陰非陽境界,尚有諸超陰陽境界、離陰陽境界、等陰陽境界之類屬,彼等境界複有無量小境界化生,亦住無量眾生或複賢聖。

夫大塊自成空、地,於是自成一小境界,名之為天地,上有虛空,下有實地,乃有風息流轉虛空大地之間,亦有**將水元為之流轉,複有日月傾注火精而使流轉,於是大地之上生命安居。

太虛之內,所有有形,皆為陰陽靈質和合而成,譬如大塊之身,即是太陰之質凝合太陽之靈性而為成形,萬物生命,莫不如是,乃至日月星之形體,皆如是成。

夫大塊之上,眾生各依其性而住止,或居水中、水上,或居地中、地上,或居火中、火上,或居空中、風中,大塊之外,諸眾生等各以其性安居其境界,或複有形者居有形,或有形者居無形,或無形者居無形,或無形者居有形,如是各安住止於其境界。

無極者,無始無終也,於無始終內,則生有始有終,始終者,時量流轉,亦名生滅,亦名隱現,有死者必有生,有其生則必有無生,蓋無生為生之根,生為死之始,死為生之終,而無生含之。

無極者,生乎太極,太一者,純一也,彆無二性,亦無形色,於是乃生二性,名為陰陽,陰陽成立境界,則生乎形色,太一純乎於生,陰陽得生之性而生,陰陽亦因其生而有死,是故陰陽界中,無不死者。

日月大塊,陰陽合生,故曰大塊星辰皆住虛空之內,亦名住太虛中,而陰陽之界與非陰陽界,皆遍滿此太虛,是故,大塊與星辰,皆同住於陰、陽、非陰陽等諸境界中,是故諸境界固不相擾,而諸境界眾生乃可以相交通。

萬有境界住在虛空,其所住者,譬如懸掛,先有太虛,後生太空,太空之內,乃生諸有,是故太空遍含諸有,諸有則懸住太空,而其太虛,玄妙難測,非太空陰陽界中所能思量。

太虛純生而不死,太空雖空,亦有壽量,乃與諸有,皆將生滅,是故太空亦名空界,於此空界,交於太虛之內諸陰陽境界中複生小空境界,於是諸陰陽境界皆備空界,而空者涵容似乎虛靈,是故眾生等類則稱其名為虛空。

是故世間,先有空界,後化諸有境界,彼空境界所現造化之玄妙,透徹乎世間諸陰陽境界,獨於一界,難見其全,所謂無形之空界,有形之空界,無形中虛靈之空界,有形中虛靈之空界,有形中無形空界,有形中有形空界,有形中無形之虛靈空界。

如是空界,現象稱名,則為氣、為質、為靈、為息,於諸有形無形境界中,有如是大類,於如是大類中,複有無儘差彆,譬如人間大塊之虛空,氣則大分三類,所謂陰陽之氣與純一之氣,陰陽氣中又分元氣與五辨之氣,於元氣中又分粗細之量,乃有百種差彆,五辨氣又名五行氣,五行氣以陰陽而生,又分陰五行與陽五行,因陰陽元氣粗細之差彆,故陰陽五行之細微分類又以百千類數,如是分彆細微,則無窮儘。

何況大塊天地之內,不但有諸氣之分彆,尚有質、靈、息之差彆,彼等差彆與氣之差彆量數皆無窮儘,凡此大塊之空界,尚有如是不可計數差彆,何況無際之陰陽與非陰陽境界乎?

於大塊上諸氣,譬如陰元氣、陽元氣、純一氣、五行氣、陰五行氣、陽五行氣、細元氣、粗元氣,如是等諸氣類屬,雖皆為氣類,然卻如室內諸香等存室內,皆自為界,不相混一,譬如檀香,室內若有百種檀香味,則百種皆自成界,不成一界,亦是一大界中諸小界,此諸界譬如人之臟腑,雖同居體腔之內,卻非一個。

如是太空境界乃為粗說,何況尚有陰境界、陽境界與諸非陰陽境界皆複有諸空界差彆,在乎大塊人間,空界則為空靈虛質,化氣息而周流,在乎陽界則為乎空靈息氣,化靈質而運行,在乎陰界則為靈息虛質,化靈息而轉化,在乎非陰陽諸境界,亦作諸靈息氣質而衍生。

如是諸陰、陽、非陰陽諸境界玄妙之事,雖自成界,而在大塊人間,皆可參見,蓋此大塊住止太空,亦同為住於陰境界、陽境界、非陰陽境界,乃至於純一太元境界,甚乃無極亦同住於諸境界,因諸境界,皆不離太虛,太虛乃無極之子,是故一切諸境界,恒等同住,亦自成界,玄妙不測,皆造化之理。

大塊者,合陰陽境界之精粹而化,感太虛之靈息而生,是故言大塊集至道之玄妙而造化,浩渺兮眾妙所聚,日月移轉,大塊現其黑白晝夜,萬物形色,繽紛而明,川林山澤、地火水風,於是陰陽之相,為之隱現移轉。

白晝之下,映日為陽,背日為陰,在乎氣候,溫熱為陽,寒冷為陰,在乎方位,東南為陽,西北為陰,察於升降,上升為陽,下降為陰,辨乎天地,風火為陽,地水為陰,彆於人身,男身為陽,女身為陰,說於天文,日則為陽,月則為陰,如是皆名陰陽性彆。

至於萬物,陽不獨生,陰不孤長,是故說天地萬物,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性下降而牽其陽,陽性上升則動其陰,是故陰陽互動,則萬物生息有度,譬如日月晝夜之交換。

於此人間,大塊之上,晝夜交換於四季時辰之變不過七五,四季往複亦循此道,如是陰陽運行,亦有度量,以此度量而生息運轉,是故則有枯榮生死之現象。

眾生萬物,莫不由此陰陽度量而生,亦因此度量之極限而死,或複草木,或複血肉身命,或複無形生靈,如是等類,皆有此生死壽命之度數,蓋因天地之間,萬類生身之命元皆生於此天地,故於此天地中,身命則隨類而現短長。

天地集陰陽與非陰陽之玄妙生,天地之內,眾生之類亦循此妙理而生身,而諸身中,唯人身近乎天地造化之理而成形,是故說人為天地子。

天地上空為陽為天,下形為陰為地,大地有諸水脈樞機運轉,地中有隙,名為地空,有風息之樞紐,虛空之上,亦有風息樞紐,日月光照大地雲氣之上,於諸雲風氣之間亦有靈息之樞機,於是靈樞之妙,運轉天地命元之根本乃為周流交通。

在乎人身,胸腔內藏心、肺,腹腔內藏六腑與肝、脾、腎,上者為天空,下者為地域,是故胸腔心肺譬喻日月懸掛,心肺之氣充遍胸腔,心如日發火光,肺如月受日之精而攝乎風息,是故心肺調理人身風火命元,如是則名天之界。

六腑攝受人身所進五穀之物,善佐脾、肝、腎之元息,如是脾為土而中和,腎發水息滋潤諸臟腑,肝發木氣而梳理渾身筋骨血脈,如是滋養生身似乎坤德載生,則名為地之界。

如是天地界中,五臟之形獨立而五臟之氣同住充滿此身天地境界,譬如人之毛發雖受腎精為根,然而具備五行之元息,爪牙血脈,骨骼肌肉,無不遍滿五臟精氣,如是此身亦皆遍滿五臟精元。

五臟精元雖充遍此身,皆自獨立成界,是故醫道分支,或以毛發而見病,或以音聲而辨病,或以氣味而知病,或以色光而測病,如是等術理皆以其所善辨之境界而通見於五種境界。

若夫此身,非但有五行境界,五行於天地有陰陽,於此身亦有陰陽之彆,天地有靈、息、氣、質之彆,此身之中,亦有如是等分彆,若細微明察諸境界,則如等觀太空諸陰陽與非陰陽境界。

人之身有精氣神之境界差彆,精之境界有陰陽,氣亦有陰陽,神亦有陰陽,是故人身自有陰陽之精,亦有陰陽之氣,亦有陰陽之神,若夫此陰陽之精氣神,亦皆有其根源,此根名一氣元陽,乃如太一為陰陽境界之根無異。

如是元陽一氣生三元境界,名之曰元神境界、元氣境界、元精境界,於如是三元境界譬如太虛涵容太陰太陽與非陰陽等無差彆,精氣神三者境界同滿乎人最初之胚胞,三月之後,精氣神境界和合衝萌而化為胎,亦如太虛中太陰太陽衝萌而化大塊之形無彆。

如是人胎,隨人之命理而造化其形狀,譬如大塊於無形中化為雞卵之形,而人之命理乃從胚胎化為人形,如是則於此身複化出陰陽之精、陰陽之氣、陰陽之神,而三者乃為凝合之體,人身譬如太虛,三者則如三境界遍充此身而獨成境界又相互交通,如是人命身乃成。

大塊為陰陽與非陰陽三類境界感化而現形狀,人身亦因三元境界而化成各個形色,雖同為人類,而諸人各個皆有微妙差彆,如是身相即自身精氣神和合而成,是故人身乃命元凝合而成,人身於是能感觸世間形色、冷暖、香臭、音聲,由如是感觸而生思維意識,然後愛憎乃生,然後恩怨乃生,然後牽纏恩怨則墮迷昧恩仇之心思境界,於是苦苦執念,於是隨心而感於後世,於是相互感受,相互糾纏,相互追逐,相互執念,於是世間生死乃為疾速。

以世間恩仇重故,世間眾生身命輾轉短促,於是現變為眾生壽命轉短,眾生心識思維疾速故,精神氣為之疾速化散,如是成習,於是命身數短。

人間眾生生身之界,觀觸色聲香味冷暖等,如是名為有形,如是在日月下見諸形色名為陽界事物,陰背於陽,無形不可見形色之境界,在乎人間名為陰界。

人有陰陽之精元,亦有陰陽之氣質,亦有陰陽之神息,人有十二主經,晝行者陽,夜行者陰,人之氣血盈虛,晝則陽精神為之主命,夜則陰屬精神為之主命,陽性好動而萌發生機,是故晝之精神為陽,陽性剛強,不生恐怖,陰性好靜而沉寂默然,是故夜之精神為陰,陰性柔弱,易生恐懼。

是故人於白日為陽精神主命,黑夜則為陰屬精神主命,人晝時陽精神起,能伏心中陰暗之念慮,人夜時陰屬精神發,能遮心中陽靈誌氣,是故白日陽五行主動而夜時為之潛伏休息,夜時陰五行發生而滋養白日所耗之精神,陰陽交泰,化生元息,是故人於夜半乃至晨朝則易生亢奮之精神。

人生一世,以此而行,命元耗散,百八十年而儘,若複有災病損減,則壽數複短,人至暮年,則陽精為之隱含而陰屬精神為之常行,蓋年少時多陽剛,年老時多陰弱,陰屬精神性似於水,能作滋養,是故暮年人常現修養之狀,及至命將終時,陽精神出潛而躍,名為回光返照,精神忽然為之散發,然而頃刻即儘,魂飛遊而魄性為之散滅。

魂魄二物,元神之子,魂性屬陽,居陽精神界,魄性屬陰,居陰屬精神界,陰陽精神境界,若離其精,則不見其神,蓋神本無形,因精凝合元息而暫住其位,於是彼境界則為建立,陰性精元所遍布中,凝合之神,名為陰神,陽性精元所遍滿中,凝合之神,名為陽神,陰陽二境界神,皆無形色,依其精氣形質靈息而現乎形象。

陰陽二境界雖同住而獨立成界,卻不能同現乎形象,蓋一人一心,彆無二心,一心一主,彆無二主,一主眠時,不臥二榻,若人於夢寐中出遊世間,白日則為陽精神出遊,黑夜則為陰屬精神出遊,雖為陽精神出遊,所見境界亦為太陰境界中陽靈空息境界,不為太陽境界。

修持之人,自調陰陽而配乎和合,或複日夜之間皆可出遊,此為陽靈神氣,可以遊轉於人間太陽境界中靈息屬界,亦能遊見於太陰境界之少分,所見之象隻在彆外境界,於大塊常人眼界中則不複存,而諸境界因靈息交流溝通,是故彆外境界亦能觀測此人間大塊境界。

人死之魂,常在太陰境界所流遷,德明神靈之人,神魂則常趣太陽境界之屬或至於太陰境中空性陽靈境界之中,尚有趣入離陰陽之人,或因修持,或因善因緣,或因神性靈故,皆於死後暫離陰陽二界,入此離陰陽境界,雖非解脫生死者,亦得長存。

亦有超陰陽境界者,彼等皆因修持,或複善德純明,或複聖賢之屬,於其死後趣入此境界,此乃解脫生死境界,名為恒生純一,於其境界尚有諸多分彆,乃為諸賢德聖者修化所歸。

亦有諸多眾生,死後壽儘,魂魄亦滅,或複神魂亦在,皆得住在無央玄幽境界,亦名等陰陽界,亦名中陰界,此界亦為太元之子,等太虛而同大,測量無邊。

此境界亦有諸多分彆粗細,而常境界中,則為獨立,眾生雖恒住此而待後生因緣,然此中眾生常不互見,亦不互知,各個皆入自我心境,譬如眾人入夢,相互皆自住其中,於自夢境界,亦無邊際,過無量年歲,亦如刹那,譬如人夢寐一夜,而覺彈指,此境界從死入生亦為如此。

此境界譬如超陰陽界,而非超陰陽之境界,是故種種境界複有其所成就因緣,亦有其境界性,皆因眾生之業感化而生,無此業者,不入此界,無彼感業,亦不入彼界,因感業為緣,無緣不聚,如是而已。

譬如太虛中有無量大塊,無量大塊各以其因緣而現不等形色,諸大塊亦因其眾生所感之業而現不同靈質氣息,亦因不等之特性而現眾生壽量長短,亦現大塊淨濁之彆,而諸大塊所在境界雖同太空,卻不同陰陽感業境界,是故除太空境界外,尚有世量之彆。

太空無際,大塊百千等住於差彆境界,於是此大塊世界不見彆外世界大塊,如是同存一境而所在之界有彆,而大界之中尚有無量小界,小界之中複有無數境界,諸世界同住而皆自成境界,諸世界眾生,亦如是相互同住,彼世界自成境界,而彼等眾生或可超離彼境界往來交通。

於此長夜,輾轉難眠,如是略說太虛諸境界差彆,聊以抒意,時年丙申正月初五卯時記之。

關閉